这些日子捣鼓的这些东西,将来的日子里还是要捣鼓与这些类似的东西。选择这条路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是是我喜欢的。再纍再苦也是痛并快乐著。我之所以有这些,全倚仗我那些可爱的亲人、老师、朋友、同学、学生和支持我的陌生人们。这个世界没有单独的个体。创业伊始,便得诸多恩惠实為感动。特别是在我最睏难的时候我的初中物理老师对我的支持,用雪中送炭来形容隻怕还是词不达意,依显单薄。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也一直关註和支持我的发展。我岑经羡慕季老能够有在二战的德国於导师西剋先生的那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师生情;也岑埋怨我的大学没有遇上那样的好老师。从而也时常想起读初中时在祝老师带领下体悟科学之美的热情和感慨。

我自小在家人眼里就不务正业。成绩也差的不行,在分数為主导的中国社会,成绩差的学生的那种自卑感和另类感边油然而生。所倖我画画和手工艺比较好。适当的时候也能弥补点我那可怜的自卑感。

带著这种文化课差的自卑感上了初中,依然隻能在音乐课和美术课上找到点安慰,然而这些课并不多。在这些课上玩的越好,反而在课后与文化课形成强烈的反差。痛定思痛,边认為成绩差全是画画和搞那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耽误的。从此下定决心再不画画。

后来发现这并不是主要原因,我隻要喜欢上一个东西就一定能玩好。当老师是一门艺术。教什麼,内容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怎样让学生深深的热爱上它;觉得它好玩、有趣儿。再给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必然能走上康庄大道。这个道理是祝老师的教学让我感悟到的。他言传身教,让学生体会科学趣味而非死理论;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都给以尊重;想方设法提昇课堂趣味;课后也通过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这一切对当初的我来说是如此的新鲜和迷恋。每天数著时间等待物理课,等待祝老师拿著一些新鲜的器材笑譆譆的走进教室。几乎所有学生都是我这样的心情,要知道其他科目成绩最差的同学物理都能攷及格,祝老师教学的艺术可见一斑了。

说上麵这些都很宏观,说点具体的了。先生让我们多闻几个為什麼。為什麼晚霞会是红色的;為什麼刚昇起和降落的太阳要比正午的太阳大……让我们提齣问题,再解决问题。其实这便是锻炼学生独立思攷的能力。记得先生策划了一次几个班一起的物理答辩赛。经过一个星期的準备时间是安排在週末返校的下午,3个班居然除了请假的同学没有一个人缺蓆。答辩赛的最后环节是各班观眾齣题,儘最大的可能用上已学的知识难倒对方代錶并自己解答。我便是最后齣场难倒对方代錶的齣题人,因此一题决定了我们班的获胜。

我的题目是:正在点燃的白炽灯泡,往上麵泼水灯泡為什麼会爆炸,而浸泡在水中的灯泡不会爆炸?

等待对方代錶答过之后,顷刻间我班所目光朝我射来:对吗?对吗? 我静静的摇摇头,顿时全班欢呼雀跃。这种美好的感觉我至今难以忘怀。

这道题目是我之前问过先生的。先生叫我们多思攷多提问。因此生活中我们便处处留意。此题是我一次洗澡的时候髮现的。估计是閒著蛋疼,用手头的註射器,吸了水朝灯泡射去。顿时灯泡爆炸而想到公园裡的一些灯泡是浸泡在水裡的為何不炸。当时查了不少资料不能作答,便询问了先生。没想到在比赛是能派上用场。

先生通过提问有奖的方式鼓励学生多多提问,有时候晚自习结束寝室快熄灯的情况下依然有不少同学在先生房间讨论问题。这样教学的老师,现在越来越少了。

初二结束后尝试著联繫先生,几次都没联係上。原以為就此别了。然而前年老师却在人人网上找到了我。惊喜至於还是感动。去年暑假先生说有什麼好项目通知他。此次项目,先生又是给予我莫大帮助和鼓舞的人之一。

写著写著,竟写成《我的老师》类的文章了,倘若要真讲述先生,岂是这隻言片语能讲述的清的。

路漫漫其脩远兮,还是要上下而求索啊。奋斗吧···